首页 > 学习成长 > 吕东升:构建跨越式发展的精神高地
吕东升:构建跨越式发展的精神高地
发布日期:2012-8-1 字 体:

    (六)抢抓机遇,只争朝夕 

    何为机遇?机遇就是境遇,就是时机,就是机会。机遇具有三大特点:一是潜在性。机遇是隐性的、看不见的,而不是浮在面上、广为人知的,只有抓住了才能真正起作用。二是引爆性。如果审时度势、顺应潮流、天人合拍,把机遇真正抓住了,经济社会发展将呈几何级数增长;反之,错失机遇,经济社会发展差距将呈几何级数拉开。三是流失性。机遇稍纵即逝,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其中延续三千年的封建社会曾经发展到高度成熟的程度。但从明朝末年开始,西方先后兴起工业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而中国的封建统治者夜郎自大、闭关自守,固守封建专制主义的腐朽制度,使中华民族痛失了发展机遇。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蒙受重大屈辱,国家濒临灭亡的边缘。从正面讲,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地区之所以发展比较快,无疑也是抢抓机遇的结果。因此,机遇对领导干部而言:视而不见是愚人,不抓不抢是庸人,错失良机是罪人!我们必须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机遇观,树立抢拼意识,面对重要战略机遇期、黄金发展期,我们要有“坐不住”的紧迫感、“等不起”的责任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夜不能寐、雷厉风行、分秒必争,真正把机遇抓住、用好。 

    对一个聪明人来说,每天都是一个新的生命。只有集中全部的智慧和精力,把今天的工作做得完美无缺,才是迎接明天的唯一方法。美国杰出的教育家戴尔?卡耐基在他镜子上贴着著名戏剧家卡里达莎的一首诗,题目是《向黎明致敬》,诗中写道:“看着这天!因为他就是生命,生命中的生命。在他短短的时间里,承载着你所有的变化和现实:生长的福佑、行动的荣耀、成就的辉煌。昨天只是一场梦,而明天是幻影,把握好今天吧,让你的生命只有今天!”这是很有哲理的。“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人生只有一万天”。让我们把握今天,只争朝夕吧! 

    (七)艰苦奋斗,顽强拼搏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的传家宝。“尽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从反面教材来看,李自成进京之后就是因为忘乎所以,最后政权很快垮掉。从我们党的成长过程来看,1936年,美国作家斯诺到延安采访,他从毛泽东住窑洞、周恩来睡土炕等平凡小事上洞察出共产党人作风的伟大力量,激动地把这种作风称之为“东方魔力”。1940年,著名华侨陈嘉庚回国慰问抗战将士,在重庆蒋介石花800元大洋请他吃山珍海味;而到延安,毛泽东请他吃战士们种的蔬菜和房东大娘送来的一只老母鸡。在这种强烈的对比下,陈嘉庚含泪感慨道:“共产党必胜,国民党必败。”历史证明,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我们的事业是靠艰苦奋斗发展壮大的,我们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也要靠艰苦奋斗去开创、去实现。由此类推,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的共产党员是难以出色做好党的事业的,当然也不可能有大的作为。 

    干事业要顽强拼搏。一部研究“狼道文化”的著作写道,狼生下来之后分成α狼和普通狼两种。α狼整天活蹦乱跳,占据母乳的欲望和拼搏精神都很强,其寿命达到13至14岁;而普通狼生性不好动,寿命只有3至4岁。这个自然界的现象启示我们:干事业就要不断拼搏,干事业是不会累死人的,一个人忙一点不要紧,精神充实就可以,怕的是精神忧郁、“心死”。歌剧中写的“革命人永远是年轻”是有道理的。 

    (八)举轻若重,视常为圣 

    我们所处的是一个“细节”时代,细节决定成败。举正反三个案例说明:其一,一块泡沫脱落使航天计划功亏一篑。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升空80多秒钟后爆炸,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调查结果表明,造成灾难的凶手竟然是一块脱落的泡沫,影响了隔热系统。一个细节的失误使整个计划功亏一篑。其二,一颗钉子灭了一个帝国。西方流传的一个民谣:“丢失一颗钉子,坏了一只蹄铁;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个骑士;伤了一个骑士,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出自英国国王理查三世的史实。大战前夕,一个铁匠在一个马掌上少用一颗钉子,国王骑着这匹战马,还没有冲到敌人阵前马掌就掉了,战马跌翻,国王被俘,从而亡了帝国。其三,一条红地毯引进一个大项目宜昌市涂镀板是个特大项目,我们从调查中得知:当初河北、山东、陕西等省都曾争取这个项目,那为什么落地宜昌呢?原来,老板到达宜昌机场时,见到地上铺的是红地毯、夹道欢迎,用接待外国元首的礼节来接待他,老板感受到了宜昌“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的良好投资环境,最后毅然决然地把项目放在宜昌。所有这些说明,细节决定成败。能不能做到举轻若重、视常为圣,这是对干部事业心和党性的一个重要检验。中国固然需要“战略家”,但更需要“实干家”。如果都不想干具体事情,那就麻烦了! 

    因此,我们需要强调四点:第一,注重细节。我们的古人就提倡:“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个人要养成重视小事的习惯。不要忽视不起眼的小事和细节,有时正是这些小事和细节决定着一个人的成败。第二,精细管理。从现代管理学的角度看,精细化是一种管理理念,是一门被实践证明最具实效性的管理科学。它的核心是将目标细分、标准细分、任务细分、流程细分,实施精确计划、精确决策、精确控制、精确考核,使每项工作内容都能看得见、摸着着、说得准,使每项工作都有专人负责,从而做到责、权、利的统一。深圳、宜昌等地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效果很好,其经验受到国家的肯定。第三,精益求精。毛主席说过,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人就最讲认真。我们办事一定要精益求精。德国和日本两个民族之所以在世界上让人不敢轻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有一种十分认真的精神。1984年,武汉柴油机厂聘请德国退休老人格里希担任厂长,他就是讲认真,机器上绝不允许有灰尘,治厂两年将武汉柴油机厂的汽缸杂质由5000毫克降到了100毫克左右。可以说,只有精益求精才能成就事业、成就未来、成就自己。第四,确保质量。工作成果是我们的“命牌”,质量就是生命,任何差错都是致命的。对差错讲仁慈,将是单位、事业倒霉和砸牌子的开始,将会“一失万无”、后患无穷。对差错须“零容忍”,实行严格的追究制,确保“万无一失”! 

    (九)居安思危,开拓进取 

    我们应牢记这样一个哲理(铁的规律):存忧患方能思进取,思进取方能成正果,成正果我们的事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敌戒》中指出:“秦有六国,兢兢以强;六国既除,訑訑乃亡。”意思是,秦国开始时有忧患意识,国家很强盛,灭了六国以后变得自满自足,最后自己就灭亡了。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常存忧患意识的政党(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报告的结束语都强调全党要增强忧患意识;党的一些重要文件都讲了危机感和忧患意识),没有极强的忧患意识,我们党、我们国家不可能有今天的伟大成就。 

    如何才能保持居安思危、开拓进取呢?我看最主要是四点:第一,要认识竞争规律。从本质上讲,当今社会是竞争型的社会,优胜劣汰是铁的规律。第二,要坚持三个正确对待。一是正确对待自我。任何个人都是组织培养起来,组织始终是分母,个人只是分子;群众是水,个人是船、是鱼。二是正确对待成绩。成绩是在组织的领导下取得的,成绩只能说明过去。三是正确对待昨天。昨天只能说明过去,未来须从“0”开始。第三,要善于正确比较。生活待遇上要有“阿Q精神胜利法”,事业上、工作上要向高标准冲刺。既要纵向同自己比,又要横向同别人比;既要与同类地区相比,更要同先进发达地区相比;既要静态地比,更要动态地比,看发展、看趋势;既要总结成绩,更要看到差距不足,分析问题的症结。通过正确的比较,比出压力、比出动力、比出忧患!从而克服自我感觉良好、沾沾自喜的现象。第四,要正确审视自己。把本地区、本战线工作放在国际大格局中来定位,用时代的坐标来审视和要求自己,及时跟进,不断调节,从而做到永不自满、永不懈怠、永不停步。 

三、五管齐下系统构建精神高地 

    共产党人精神的形成和弘扬,是一个有赖于营造适当的社会条件和氛围,促进个体自身产生正确的认识和意识,并最终积淀形成精神力量的历史过程。当前,共产党人精神的形成和培育面临复杂的矛盾:一是物质动力增强,精神动力减弱。应该说,在任何时候、任何社会,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都是一对矛盾。特别是在今天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追求物质财富的愿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迫切,极易产生物质占有与精神追求之间的冲突。二是知识积累迅速,情操陶冶欠缺。一般而言,知识积累与情操陶冶相辅相成、彼此促进,但现在一些人在迅速积累知识的同时往往忽略精神的陶冶和灵魂的净化;同时,由于现代社会知识的吸收、传播多是通过人机交流、媒介传播,缺乏人与人特有的思想交流、感情升华、心灵洗涤,导致人文失落、情感缩减。三是观念更新加快,意志磨炼减弱。现代社会是一个变化迅速、更新频繁的社会。人们思想观念的形成不光是认知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有情感上的接受与感染、意志上的坚定与磨炼、实践上的巩固和内化等问题,需要一个过程才能形成和巩固。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特点,显然对精神的形成又是不利的。既然在当今时代精神形成面临着如此众多复杂的矛盾,那么,要形成更正确、更强大、更稳固、更持久的精神,必须发挥更强的主体性。这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依我管见,当前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下功夫: 

    (一)信仰驱动精神 

    精神的动力源于信仰。信仰是人们对某种体现着最高生活价值对象执着不渝的追求和无限向往,是一种来源于灵魂深处的力量。共产党人的根本政治信仰是马克思主义。其一,信仰是精神的灵魂。信仰作为人类精神世界的最高意识形式,是人安身立命的精神寄托之本;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想信仰,就成了没有灵魂的躯壳。生命的境界有三个层面,一是物质层面,二是精神层面,三是灵魂层面。如果仅满足于物质层面的生活,只能是一种物欲横流的状态;如果上升到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却没有灵魂的关照,这种精神生活也会被功利化,而人们努力营造出的精神家园也会日渐荒芜。苏联和东欧国家社会主义制度变质,共产党执政地位丧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共产党自身精神信仰的倒塌。历史从反面给人们提供了惨痛的教训,精神信仰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生命。其二,信仰是精神的动力。信仰作为心中的绿洲,永远催人奋进,使人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对共产主义理想的执著追求和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则是共产党人力量的源泉、前进的动力。红军将士为什么能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长征二万五千里、创造出惊天动地的伟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对共产主义理想的执著追求和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曾经预言:“阅读长征的故事将使人们再次认识到,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其三,信仰是精神的支柱。人活在世界上不仅是物质的存在,还得有精神生活。“人”字由一撇一捺构成,如果说左边一撇是人的躯体,右边一捺就是支撑整个人格大厦的支点——精神信仰。没有精神信仰这个支点,“人”这个大厦必然轰然倒塌。美国诗人惠特曼说过:“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品行和生命”。有了远大革命理想作精神支柱,就会千难万险不动摇,面对挫折如磐石。 

    坚定理想信念,最根本的就是要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忠实信徒。从方法论上来讲:第一,从历史选择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的必然性。19世纪40年代,世界上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件是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另一件是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主义诞生)。这两件事,在当时看来似乎没有多大联系,但后来却与中国的命运密切相关。鸦片战争使中国衰落到了极点,由此提出了民族复兴的历史任务。为了救中国,人们从西方引进各种各样的思想和主义,但都没能成功,历史最终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把完成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与实现马克思主义崇高理想这两重任务紧密结合了起来。历史证明,是共产党面对贫穷积弱、千疮百孔的旧中国,顽强奋斗,推翻了“三座大山”,才使灾难深重的中国“雄鸡一唱天下白”,获得了新生。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第二,从建国6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的正确性。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1949年中国钢材产量只有15.8万吨,仅占当时世界总量的千分之二。现在我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2位,外汇储备居世界之首,软实力也有很大提高,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中国面貌巨变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巨大成功打破了西方国家长期宣扬的“不推行西方模式就难以强国富民”的神话。实际上,全世界200多个国家或地区,尽管搞资本主义的占大多数,但真正获得成功的,除了少数西方国家以外,基本没有;发展中国家“克隆”西方模式成功的例子一个也找不到。过去社会主义阵营中,不少国家后来选择“西化”的改革方向(如苏联、东欧等),搞资本主义不但没有让他们得到发展,反而使其更加落后。所有这些都无可辩驳地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符合中国国情、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唯一正确选择。第三,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实践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的伟大性。2008年爆发的、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是一场全球性的资本主义系统危机。这次金融危机,从表面上看,是由于美国借贷性消费、金融创新过度、监管缺失等人为因素造成的,但实质上是资本主义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它的发生有其客观必然性。金融危机对世界的深刻影响有三:一是世界经济的座次重新排名。1990年至2008年,发展中国家占世界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5.9%提高到28.7%,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0%以上。而7国集团(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加拿大)占全世界生产总值比重从1989年的68%下降到现在的56%,20年下降12个百分点。1950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差不多相当于世界生产总值的50%,而今天只占世界总量的21%。1950年,美国的制造业占世界制造业的60%,而目前只有23%左右。据德新社2010年9月9日公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金融危机令美国竞争力排名跌至第4位。而中国全球竞争力排名升至第27位。二是美国模式的普适价值大大下降。冷战结束以后,以“华盛顿共识”为代表的美国模式获强势地位,大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架势,然而本次金融危机暴露出美国经济发展模式所出现的诸多问题。金融危机不但削弱了美国的经济实力,也重创了其软实力。西方学者写文章称:“全球化资本主义将成为给人类社会带来各种负面效应的主要罪犯”。在这场世界性金融危机面前,中国党和政府迅速反应、科学决策、果断部署,在全国范围形成了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强大合力。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灵活高效的决策执行体系和全国一盘棋机制得到进一步展现。中国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削弱了资本主义、壮大了社会主义。三是国际政治中的权力将重新划分。冷战结束以来,世界一度进入了由美国霸权定义的单极时代。现在,西方霸权的核心支柱美国因为对外政策失误和内部经济困难,出现了严重的实力透支。在外部,反恐战争的久拖不决,将耗费美国相当的资源,美国与外部世界的矛盾短期内也没有彻底解决的可能。这些都决定了美国未来的国际地位,很难再回到新世纪初期的状态,华盛顿不费力气和低成本行使国际领导权的日子已成为历史。世界权力结构正从“一超中心”向“多强权力共享”的格局转变。中国的国际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中国说话,世界认真倾听”。因此,对具有一定理论素养的党员同志,要认真探源、解读“中国奇迹”的奥秘,深刻认识中国的“制度化水平”远远高于西方国家,中国经济的巨大成功奥秘在于政治、文化领域,从保持理论清醒中坚定理想信念。 

    (二)学习提振精神 

    两千多年前的著名学者荀子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劝学》。荀子劝学不只是劝人读书,更主要是劝人修身。这篇文章今天读来仍有意义。温家宝总理指出:“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学习可以让人俯仰天地、洞晓人生,提升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干好工作事业、实现发展进步的重要前提。科学的“三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实际生活中培养出来的,很大程度上来自学习。德国哲学家康德说:“有两种东西,我对他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他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一个人不学习,怎么能够了解宇宙之浩瀚、世界之多彩?怎么能够领悟生命之价值、人生之意义?在学习中探索自然、认识社会、领悟人生,才能摆脱愚昧和狭隘、培养理性思维、提升思想的高度和深度,具有大视野、大胸怀。学习的过程正是摒弃私心杂念、锤炼道德操守的过程。在学习中,人们能够与贤者为伍,与高尚同行,改进不足,完善自我,不断迈向更高的道德境界。可以这样说,一个人尤其是党员干部如果不加强学习,就失去了安身立命之本。 

    如何通过学习提振精神?一是要认真学习理论,保持头脑清醒。江泽民同志指出:“无论对党还是对干部,理论上的成熟都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没有理论上的成熟,政治上不可能成熟。”我们要善于从历史和理论两个层面深刻认识党的“四个伟大觉醒”,对十七大提出的旗帜、道路、理论体系,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要善于回答“六个为什么”、“七个怎么看”、划清“四个重大界限”,始终保持理论上的清醒和坚定。二是要认真学习哲学,坚持辩证思维。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曾多次要求全党学习哲学。现实当中,人们对很多重大问题的看法欠妥(譬如“三信”缺失),大多不是立场问题,而主要是看问题的方法论所导致。我们要通过学习哲学,分清主流与支流、现象与本质、静态与动态、历史与现状、局部与全局、数量与质量,切忌以偏代全,克服片面性、盲目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譬如,对新事物不能求全责备、吹毛求疵。马克思有句名言:“发展中的事物都是不完善的,而发展只有死亡才结束。”三是要多读历史,做到心静眼明。培根有言:“读史使人明智。”历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智慧学。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指出:“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现在一些党员干部信仰缺失,很大程度是对党史了解、掌握的缺失,对党的经验教训吸取的缺失,对党的光荣传统继承的缺失。历史是一面镜子,多读史书,可以知兴替、明荣辱、辨对错、析是非,吸古铸今、扬善抑恶。四是学习法律,知规守正。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我们要建设法治社会,作为这个社会的管理者,首先要知法、守法,然后才能做到更好地执法。不知法、不懂法的人是执不好法的。要正确处理好党与法的关系,任何党的组织和党员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要注意克服“以党代法”、“权大于法”的现象。五是学习科技,掌握主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性力量。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特别是战略性高技术正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领导干部学科技,并不是要求每个人都学习一门科学技术,而是要学习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发展趋势、发展中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便于我们把住大势、掌握主动,更好地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六是学习文学,修身养性。文学艺术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人民奋进的号角。文艺的作用是巨大的,它可以鼓舞士气、陶冶情操、锻造意志、修炼品质。文学作品不仅仅是艺术的欣赏,而且是社会的写照、历史的反映、情感的宣泄、意志的升腾。从思想教育上来说,文学作品更为形象生动、更能打动人心;从修养锻造上来说,文学艺术更为直观、更易接受,更能引发共鸣。一部《三国演义》使忠义的思想道德流传千古,并使众多历史人物活跃至今,影响着人的思想行为。所以,读书不可不读文学作品。 

    此外,外出考察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它可以克服封闭意识和“井底之蛙”现象,深知“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从而受到震撼和促进。 

    (三)党建催生精神 

    第一,增强党员意识。党员意识是党员对党的性质、宗旨、历史使命以及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认同性认识和对自身先进性的自觉意识,是党员觉悟和党性的集中体现,是共产党人精神形成的基础性条件。强化党员意识是激发、培育和弘扬共产党人精神的基本前提。一是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即公仆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是激发、培育和弘扬共产党人精神的必要条件。须知:党是工具,群众是使用工具的,群众不需要、不用工具,党就不存在了;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一切权力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绝不能谋取任何私利。二要牢固树立权利和奉献意识。我们党已经成为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执政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实质是法制经济。这就意味着,我们党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程中,必须注重个体的权利和义务的综合平衡和统一。党员同志既要讲权利又要讲义务,更要讲奉献。三要增强党员纪律观念。党的纪律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巩固党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提高党的战斗力的重要武器,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条件,更是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保证。纪律观念是党员意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是保障共产党人精神产生和形成的重要前提条件。要严格遵守党的各项纪律,尤其是政治纪律,坚持“四个服从”,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政令畅通,决不允许各行其是。 

    第二,增强先优意识。从党的性质和纲领看,创先争优是党的特征和追求。我们党是由中国优秀和先进分子集合而成的,党在奋斗历程中不断彰显自身的先进和优秀。辛亥革命前后,中国有120多个党派,中国共产党在“大浪淘沙”中不断壮大,以其所具有的先进性而取胜。我们党也从未停止过对先进和优秀的追求,特别是始终居安思危,深怀忧患意识,坚持用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从延安整风到“三讲”、“三个代表”、党员先进性教育,再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就足以证明这一点。每一位党员是党的一个分子,党的先进性要靠全体党员的先进性来实现和保证,党员创先争优就是保证全党先进性的基础。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在什么岗位都不能忘记自己的党员角色,都要敢于亮明自己的党员身份,把创先争优的各种要求内化为自觉行动,在各种急难险重的现实考验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第三,增强忧患意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患意识是一种清醒的预见意识和防范意识,是一种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这种意识源于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存在着相辅相成、相生相克的规律性。古往今来,多有哀兵胜利之师,也不乏骄兵惨败之旅;多有负重奋起之邦,也不乏逸豫覆亡之国。历史经验表明,越是形势好的时候,越是发展顺利的时候,越要增强忧患意识。中华民族是一个饱经忧患的民族,我们党是一个在忧患中诞生、奋斗、壮大的政党,我们的事业是在不断增强忧患、战胜困难的进程中发展的。具体来说:一要忧党。就是对我们党可能出现的危机和考验保持一种警觉意识,这是党员同志尤其是领导干部必须具有的一种忧患意识。只有把党的前途命运与自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时刻把对党的忧患放在心上,才能自觉地维护党的形象、忠诚党的事业,才能为实现党的历史任务而努力工作。二要忧国。就是对国家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机和风险时刻保持一种警觉意识。热爱祖国、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是党员应有的道德责任。历史的使命和肩负的职责,要求共产党员把国家的前途命运与自己的职责使命联系在一起,自觉做到忧国兴邦。三要忧民。就是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识民情、体民意、解民忧。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忧民是最为基本的为官之德。古人提出:“德惟养政,政在亲民”,“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些先哲思想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四要忧己。就是要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对提高自身素质要有强烈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忧己不是对既得利益患得患失,而是要忧自己的学识、能力和素质,忧自己的操守、德行和人品等,谨防自己变脸、变心、变色。这几天,我看了《民主与法制》期刊上一篇题为《县委书记“风光”还是“风险”?》的文章,深受启发,发人深省。 

    总之,存忧患方能思进取;保持极强的忧患意识,是振奋精神的燃烧剂,是我们事业成功的胜利之源。 

    (四)环境营造精神 

    先说正面激励。一是设置目标,使人学有方向、赶有标杆。只要典型可信、可学,应该说这是激励精神的一种好办法。二是营造比学赶超氛围。我们通常将工作成果、发展实绩,进行排名、通报、公示;有的地方开会,不以传统的地域位置来排诸侯座次,而以发展实绩的动态变化来排序。这种作法,逼出了压力、逼出了士气、逼出了精神,往往形成互不服输、争先恐后、你追我赶、百舸争流的局面。 

    这里我想重点谈谈倒逼机制问题。巴尔扎克说过:“吃苦是最好的老师,吃苦是最好的大学”。人生最有营养的东西,往往是在艰难困苦中获取的。伟大的人格无法在平庸中养成,卓越的成就无法在舒适中取得。只有能吃常人不能吃之苦,才能达到常人无法企及的高度。毛主席曾举例说过,屈原流放而后有《离骚》,司马迁受腐刑乃发愤著《史记》。两千多年前,有个年轻的弟子向苏格拉底请教一个问题:怎样才能获得成功?苏格拉底就把他带到一条小河边,“扑嗵”一下就跳到河里去了。年轻人也稀里糊涂跟着跳了下去。刚一下水,苏格拉底就把他的头摁到了水里,年轻人本能地挣扎出了水面,苏格拉底又一次把他的头摁到水里,反复多次,年轻人拼尽全力终于挣脱出来爬上了岸。他不解地问苏格拉底:“大师,你要干什么?”苏格拉底告诉他:“年轻人,如果你真的要想获得成功,你必须要有强烈的成功欲望,就像你有强烈的求生欲望一样。所以,成功起源于强烈的企盼,孕育于痛苦的挣扎,是寻找自我、最终超越自我的一种结果。人要成功,就要有一种始终不渝的奋斗精神,这种奋斗精神的强弱取决于你成功欲望的大小。当我们将欲望之火激发到白炽状态时,就一定会烧炼出成功。 

    武汉市在全市干部队伍中掀起“责任风暴”、实施“治庸计划”。该市责任主体明确化、部门责任法定化、岗位责任具体化、责任层级清晰化、责任链接无缝化,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对落后单位亮“黄牌”,连续两年“黄牌”,主要责任人免职,有效地治理了庸、懒、散等问题。深圳市实施公务员聘用制,将“铁饭碗”换成“瓷饭碗”,公务员要更加用心、用力才能捧住饭碗,从而改出了效率、改出了动力、改出了机会。合肥市对市容管理实行严格责任追究,连种树种不直都要处分人,因为市容环境管理工作就处理了100多人,形成了严密高效的责任体系。株洲市实行市民有奖举报垃圾制度,凡核查属实的,有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在电视上亮相,并付酬举报人,可谓“赔了夫人又折兵”。这种严格的责任追究机制,真正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株洲虽然是老工业城市,但市容环境卫生治理得很好,城市特别绿、特别干净、特别有秩序,整个市区几乎找不到一丝纸片和垃圾。可见,倒逼机制可以逼出好的精神状态,逼出一个新天地! 

    (五)用人导向精神 

    选拔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对提振精神至关重要,可以说是最管用的办法。它具有三大效应:一是引领效应。用人就是旗帜,用人就是标杆,用人就是导向,这是无声的力量。用一个实干家,往往可以带动一批人实干。“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上行下效,领导干部的精神和风格对下面至关重要。笔者在调研中感受很深,有一个市的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埋头苦干,不事张扬,低调做人,该市“四大家”班子和所辖县市的党政一把手基本上都是这样的风格。整个市县工作很扎实,经济发展蒸蒸日上,社会管理井然有序。二是激励效应。干部用对了、用准了,大家心服口服、心悦诚服,都感到有盼头、有奔头,就会形成激励干事创业的局面;反之,就会怨声载道、积极性受到严重挫折。三是放大效应。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其精神状态的好坏不是个人的事情,从某种意义上讲,他决定一个地区、一条战线、一个单位的兴衰,决定党的事业成败。 

    选人用人条款很多,都很重要,但从提振精神上来讲,最管用、最有效的是这样几点。一是政治坚定、信仰崇高,这是灵魂、方向、动力问题;二是开拓进取、勇于担当,这是能不能开创局面、成就事业的问题;三是政绩突出、群众认可,这既是能力作风作为的集中反映和检验,也是公信度问题。三者构成一个稳固的三角架,发挥着不同的功能作用,缺一不可。按照这样的标准选准选好了干部,我们的政权必将稳如泰山,我们的事业必将无往不胜!(作者为湖北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政研室主任)

 

  • 版权:湖北和信永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备案号:鄂ICP备13009583号-1
  • 电 话:(0710)3324157 3324751 传 真:(0710)3324359
  • 集团总部:中国.湖北·襄阳.车城大道特66号
  • 网 址:http://www.hxycjt.com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