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现在这句主题已成为很多城市建设发展的指导宏观理念和内涵。襄阳,已有2800多年建城历史,是楚文化、汉水文化、三国文化的主要发源地。对襄阳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襄阳人更应有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用心用情用力把她建设好、发展好。
在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方面,如何让这座千年古城,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赋予新的蓬勃生机与活力,做到历久弥新?作为土生土长的襄阳人,一直致力于城市管理工作,可以说近20年来自己既是亲历者,更是践行者,一路走来见证着襄阳古城的蝶变。
老街古巷镌刻着一个时代的记忆,延续承载着历史的经脉和变迁,存储着不可再生的人文生态以及城市记忆中最为深刻的文化遗迹。笔者认为,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建设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从保护一条古街巷、珍视一个街区、再到谋划一座城,贯穿着一条鲜明的脉络,那就是重视历史文化,延续历史文化,让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始终“留住根与魂”。留住记忆、记住乡愁,就要把历史建筑同保护历史遗迹、保存历史文脉高度集中统一起来,既要改善人居环境,又要保护历史文化底蕴,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深度融为一体、共同发展。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打造历史文化街区、深化文旅融合发展,对加快建设美丽襄阳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如对北街、古治街、绿影壁巷等文化保护传承与开发中,就要充分结合考量古城片区整体历史文化风貌,地方政府及部门将《襄阳古城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襄阳古城保护与发展三年提升计划(2021—2023年)》要求,贯穿到美丽街区创建和城市更新工作中,广泛征求收集意见建议。比如在去年的美丽街区创建中,对吉庆街进行“微改造”,责任单位就专门征求了文物保护单位和规划单位的意见,最终确定融合北街、古城墙的风格,重新喷涂墙面,美化空调,清洗油污,为吉庆街商户统一制作新的广告牌。去年12月中旬,吉庆街新设置的广告牌古朴美观、大方简约,新闻媒体对吉庆街店招改造成果予以报道,得到社会和群众认可。
同时,地方政府投入200余万元,对古治街等文化街巷和“省级美好示范路”荆州街进行城市更新“微整治”,不断提升街景品质和文化内涵。此外,2021年政府投入专项资金,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加强社区“红色驿站”建设,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涵,完善优化设施功能,提高生活效率,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笔者建议,应把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统筹规划加以引领,延续历史文脉,为擦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张名片提供有力支撑。
建议未来五年,继续秉持历史风貌元素的活化与利用的理念,通过打造历史文化街区,与历史文化展现、全域旅游等相衔接,深度融合发展,在深化巩固2021年改造恢复北街沿线54家商业建筑风貌和成果的同时,植入文化元素,带动文旅产业发展。
如今,北街历史文化氛围浓郁,特色鲜明,已成为市民和外来游客打卡地。近三年来,政府部门在持续推进背街小巷综合整治中提升、完善设施功能,不断增强城市背街小巷的“内在美”和“外在美”,提升城市人居环境,内外兼修成就美丽襄阳,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纵观街区,在历史文化传承挖掘和创意方面,深度、精度、准度、细度和纬度还不够,缺少历史人文底蕴和文化内涵。笔者认为,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古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重点以历史文化街区打造为载体,在推进历史文化街区打造和城市更新时,要突出古城韵味,注重文化延续,综合考虑周边交通、百姓生活、文旅融合等因素,在传承历史文化、擦亮古城品牌的同时,保护和挖掘乡愁记忆,打造有温度、有乡愁的温情城市,让历史文化街区更好地“活起来”“火起来”。
城市是“三分建七分管”,既要建好,更要管理好经营好。于城市管理部门而言,应以提升市民满意度为目标,开展城市环境和运行突出问题攻坚行动,加大城市环境秩序治理力度、精度、细度,力促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和颜值。未来五年,应持续通过城市更新行动,不断提升城市人居环境;不断完善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推进城市生态修复和功能完善工程,加强古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塑造城市风貌;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提升城市“韧性”,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推进美丽襄阳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