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里汉江,出秦岭,过巴山,一路穿山越岭,向东奔走,滋养了无数动植物,也滋养了繁盛人烟。
汉江上游,水势湍急,水面狭窄。过安康后,水面渐渐开阔,水势渐渐平缓。到了十堰,一道大坝拦住去路,一水二分,一路调头北上,送往京津冀;一路继续前行,至襄阳,河面更加浩大,水面已平滑如镜,静流无声了。
因这水出自秦岭,娘胎里就有了几分厚重;因一路汇聚万千细流,这水就有了几分博大;更因了这水被重重山峦阻拦,泥沙不断沉淀,越往下越清澈,到了襄阳,这水就有了几分清甜悠长的味道。
汉江流经襄阳时,自西向东穿城而过,形成了南城北市的城市格局。因为汉水环绕,形成天然屏障,在古代,护佑了城市的安全,造就了“铁打的襄阳”的美名。如今,“一江碧水穿城过,十里青山半入城”,成就了全国最宜居城市的美名,为襄阳带来了众多游客。因此,襄阳人对汉水有种来自骨子里的亲切,像对待自己孩子般,为这段水起了个乳名叫襄江。巧的是,下游的仙桃、潜江等地,把本地段的汉江称为襄河,说这汉水是从襄阳流过来的。
襄江的水干净清澈,有滋有味。不同的季节,喝起来也会有不同的感觉:春天,温润;夏天,冰爽;秋天,绵长;冬天,冰凉。其中的细微差别,不是老襄阳人,是觉察不到的,只有熟悉襄江像熟悉自己掌纹的人,才能品味出来。
因了这江好水,襄阳自古产美酒。早在唐朝,李白踏歌襄阳,写下了“笑杀山公醉似泥”的诗句。苏轼更是为宜城竹叶酒大做广告,“楚人汲汉水,酿酒古宜城”。明清时期,应季节不同,采用不同酒曲酿出的“应时黄酒”,是待客送礼必备之物。如今,襄阳大街小巷遍布数千家黄酒馆,早餐吃一碗麻辣鲜香的牛杂面,再喝一碗醇香浓郁的黄酒,一整天都精神抖擞。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襄阳本地一家酒厂用襄水酿造的白酒,因质优价廉,成为居家必备,像北京人喜欢喝二锅头一样,被坊间称为“襄江水”。
2004年,襄阳参加央视组织的全国首届魅力城市评选时,别出心裁地用矿泉水瓶装了几瓶襄江水,带到评比现场。主持人和评委喝过后惊叹:“比矿泉水都好,有一股甜甜的味道!”金庸、梁从诫、冯骥才等评委兴奋地写下评语:“这才是一座真正的城……没有帝王之都的沉重,借得一江春水,赢得十里风光……聚集山水精华——襄阳。”襄江水由此蜚声海内外。
襄阳人一出生,就与汉水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喝着汉水长大,春看柳、夏戏水、秋赏雾、冬观鸟,早已经成为生命中的一部分。十里长堤漫步,汉水两岸谈情,更是年轻人的浪漫故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更加意识到,拥有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如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如保护眼睛般呵护襄江水,成为襄阳人的共识。何况,汉江是一条名副其实的母亲河,还有着“东方莱茵河”的美誉呢。原先,城里有一些化工企业,为了避免污染,全部搬迁集中治理了。在招商引资大潮中,襄阳有一条硬杠杠:污染企业一个也不要。2016年,襄阳首次制定的两部地方性法规之一就是《襄阳市汉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绿色汉江”是全国最早的一批环保志愿组织,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支队伍。
我相信,有这么多人精心呵护,襄江水会永远清甜下去,成为襄阳人永远的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