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学习 > 学会用好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
学会用好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
发布日期:2020-1-16 字 体:

 学哲学、用哲学,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导我们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他明确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我们才能不断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今天,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自觉学习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更好认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势,更好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综合决策能力、驾驭全局能力。

 勤于阅读,把握完整的思想体系

 历史唯物主义通过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劳作而得以诞生。马克思恩格斯发现历史唯物主义、阐释历史唯物主义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也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在1857-1858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对历史唯物主义作了经典表述,其中包括“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等观点。但这并不是有关历史唯物主义的唯一表述,还有很多论述是为这段经典表述做铺垫,记载了马克思、恩格斯为发现历史唯物主义而进行的艰苦的理论研究过程。此外,也还有很多论述是这段经典表述的延伸和补充,记载了马克思、恩格斯为发展历史唯物主义而作出的后续努力。要学会历史唯物主义,前提就是要进行广泛的阅读。只有原原本本地阅读相关著作,才能弄清历史唯物主义的来龙去脉,才能把握其思想精髓,明白其在人类思想史上所实现的革命变革。

 广泛阅读相关文献就不难发现,历史唯物主义具有完整的思想体系。历史唯物主义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物质动因及其客观规律;在社会形态层面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两对矛盾构成了社会基本矛盾,这两对矛盾贯穿在人类社会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社会生活层面上,社会生活是一个有机整体,这个整体可以切分为社会物质生活、社会精神生活和社会政治生活三大层面,其中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历史唯物主义不仅阐释了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而且揭示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等等。

 善于思考,从党史国史中领悟思想真谛

 今天,历史唯物主义在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有深度体现。这一境遇,恰是马克思在一定意义上预见到的。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

 在清朝末年和民国时期,先进的知识分子从国外引进了各色各样的学说和理论,只有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成为中国人的最爱、最信和用得最得心应手的思想武器。毛泽东在1921年意识到,“唯物史观是吾党哲学的根据”。以唯物史观为实践根据的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领导力量。之所以能出现这种物质力量和思想理论之间的历史共振,是因为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透彻、完整而又管用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恩格斯在完成了历史唯物主义伟大发现之后,以它为理论基础,对自由资本主义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批判,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发出了资本主义丧钟就要敲响、剥夺者就要被剥夺的历史预言。在帝国主义时代,列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思想武器,揭示了帝国主义的垂死性、腐朽性和寄生性的特点。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探寻中国社会的历史走向,揭示张牙舞爪的资本主义列强,特别日本帝国主义的没落趋势,阐释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纲领、前途、步骤、目标和领导力量,终于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完成了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历史夙愿。

 站起来的中国人又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进行了艰辛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为其后的改革开放奠定了物质基础。改革开放的历程表明,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守正创新,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特别要坚持学习运用历史唯物主义。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学会历史唯物主义,根本原因在于历史唯物主义在中国书写了科学理论的伟大业绩。只要对中国近现代发展的历程进行深度思考,就会发现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真谛。

 精于实践,运用方法论解决现实问题

 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目的是为了用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用好历史唯物主义,不仅要勤于阅读,善于思考,而且要精于实践。所谓精于实践,就是在精准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准确地应用其方法论,去面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往往与一定的方法相对应,具体说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给我们提供了处理社会历史问题的实践思维方法。即从人民群众的实践出发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依靠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去解决问题,尤其是要看到组织起来的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问题解决上所特有的能动性、创造性和历史性。

 第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这一原理启发我们,在面对社会历史现象时,要采用矛盾思维方法。矛盾即对立统一。面对社会领域的矛盾现象,既要从根本上和宏观上把握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统一性与多样性,又要着眼于微观层面的具体矛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三,社会生活是一个活的有机整体,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这个原理在方法论上的启示,就是要求我们在考察社会生活过程时,要有系统思维和复杂性思维。这要求我们注重系统中各元素或各成分或各组成实体之间存在的千丝万缕关系,在考察社会现象和历史发展过程时,必须注意社会系统的开放性、异质性、多样性、非线性、动态性、不确定性、目的性以及竞争与合作的对立统一。

 第四,历史唯物主义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论断,确认了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这提醒我们面对社会现实要有“主体思维”。人民群众之所以成为历史的“主体”,因为他们以“现实的个人”的姿态,集合成为一种现实的力量。毛泽东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把历史唯物主义的“主体思维”发展为“关心群众生活,注意领导方法”,强调少数领导干部既是群众的领路人,又必须以群众为师。

 第五,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提醒我们对待社会现象要有“总体性思维”。这种“总体性思维”不同于神秘的“混沌思维”。在历史唯物主义看来,各种历史现象不能简单地机械地分割,但并不意味着不能进行深度的分析。相反,应在深度分析的基础上,科学地建构历史发展的总体规律。

 第六,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及其发展规律,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告诫我们,处理社会历史问题要有“世界思维”,即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问题的处理,要有世界性的眼光,要考虑该国家、该民族和该地区问题对世界的开放性。用“世界性思维”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既要看到它有中国特色的方面,又要看到它是在世界大背景下形成的。必须正确判断世界发展的总体态势,在此基础上正确处理好国家治理和国际关系方面的相互联动。

 

[1]
  • 版权:湖北和信永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备案号:鄂ICP备13009583号-1
  • 电 话:(0710)3324157 3324751 传 真:(0710)3324359
  • 集团总部:中国.湖北·襄阳.车城大道特66号
  • 网 址:http://www.hxycjt.com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